浙江仙居:打造避灾安置场所“友好”新模式

浙江仙居:打造避灾安置场所“友好”新模式

中国安全生产网

2024-06-24 10:26:00

本网讯  记者刘向伟  通讯员陈铁敏报道    近期,浙江省仙居县埠头镇十都英村避灾安置场所开放了学习园地,为村民提供了学习自修的空间;南峰街道水孔头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安装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实现“救”在身边……

近年来,仙居县着眼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多措并举打造避灾“暖心”“舒心”“放心”地,巩固村社防灾减灾防线。

该县减灾委制定印发《关于要求避灾安置场所做好弱势群体友好建设的通知》,通过对全县241个避灾安置场所调研情况,筛选出75家避灾安置场所作为重点整改对象,选取出3家作为试点先行,全流程指导整改提升工作。构建完整建设标准体系,建立避灾安置场所弱势群体友好建设日常管理制度,要求配备妇女独立休息室、妇女独立卫生间、儿童活动空间等基础设施,配齐儿童、老人等群体所需的物资。目前,75家避灾安置场所全部按要求完成整改提升。

仙居县应急管理局将该项工作纳入“七张清单”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个性化管控指标,“以考促工”增强持续建设能力。建立多层次监督体系,通过村社自查自纠和县级巡查相结合,每季度开展2次督导检查,实时掌握日常管理维护情况。形成“区县、乡镇(街道)、村社”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各避灾安置场所弱势群体友好建设工作的责任人,做好相关物资的出入库登记和管理,推进避灾安置场所整体高效运行。

“保障避灾功能的同时,还要提升避灾安置场所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积极拓展‘平灾转换’功能效用。”该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属地、相关部门等设立图书角、健身室、宣传角等,开设假日爱心学校、文娱走廊、各类主题讲座,把避灾安置场所打造成为集科普宣传窗口、教育培训课堂、文化娱乐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使其成为减灾救灾的宣教科普基地。

image.png

image.png


扫码在手机端打开页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