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高纬度环境下,无人机救援能力如何?

高寒高纬度环境下,无人机救援能力如何?

黑龙江立足大震巨灾、“三断”等极端情况开展实地测试

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 徐宝德 通讯员 韩柠泽
2024-03-18 13:55:12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推进无人机救援平台建设,3月13日至15日,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在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应急航空幸福站开展应急航空无人机能力实地测试,实测检验高寒、高纬度环境下无人机救援能力。

此次测试定位于高寒、高纬度“两高”气候环境,重点测试极端条件下无人机卫星通信、超视距飞行、快速侦察、激光定位测距、图像传输、巡护可视最远距离、火情自动报警等能力,同时检验无人机环境适应性、飞行性能、平台参数、机载设备适应能力。

实测采用情景构建的方式设置科目内容,目标区域地形陡峻、植被茂密、交通不便、无公网覆盖,紧贴实际救援中远距跨山灾情侦察、通信保障、物资投送等需求,突出检验任务执行能力和效率。

在无人机超视距通信保障能力测试环节,利用无人机搭载专网通信设备,通过卫星通信链路或中继飞行等方式,开展超视距通信保障能力测试,使无人机接入地面通信设备能够维持语音传输,信号稳定。

在无人机超视距灾情侦测能力测试环节,聚焦断路、断网、断电“三断”条件下灾情获取需求,以无人机为平台,搭载相关侦察类或测绘类载荷,开展超视距灾情侦察或测绘能力测试。测试科目包含实时侦察与实时三维建模两项内容。

在无人机自主巡护能力测试环节,测试包含远距图像实时传输、对疑似火点自动报警、火点定位测距、火场态势信息判定等内容。

在地面保障能力环节,参测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配备满足高寒、高纬度环境的指挥控制车辆或地面指挥控制系统,测试内容为系统稳定性、界面友好性、智能化水平以及图像语音等性能。

此次测试立足大震巨灾、“三断”等极端情况以及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等复杂环境应急救援实战急需,瞄准应急指挥通信、空中巡护侦察、灾情图像实时传输等关键核心能力短板弱项。参与测试机型主要包括大型无人直升机和中型复合翼无人机。通过高寒、高纬度真实环境下的实地测试,为改进无人机性能、提升环境适应性,提供了数据参考和飞行经验参考,对加快建立大小结合、高低协同、反应灵敏、适应实战的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扫码在手机端打开页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7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